【庆祝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70周年▪“时光印记·重走采访路”系列报道】“野果之乡”的生态变迁-九游游戏下载

 【庆祝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70周年▪“时光印记·重走采访路”系列报道】“野果之乡”的生态变迁-九游游戏下载
九游游戏下载 >深度报道
【庆祝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70周年▪“时光印记·重走采访路”系列报道】“野果之乡”的生态变迁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次
字体:
分享到:
编辑:古利旦·马合沙提       2024-09-05

阿勒玛勒,哈萨克语“苹果”之意。新源县阿勒玛勒镇位于天山西部野生原始苹果林保护区,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1996年、2015年,笔者两次来到这里采访,如今再次踏上这片热土,亲眼见证了这片神奇山水的沧桑巨变,对在这偏远一隅怀着梦想、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学校师生和企业家心生敬意,也为一代代在这里休养生息、用双手改变家乡面貌的人们而深深感动。

伊犁植物园:见证野果林十年重生

大约十年前,笔者来到新源县野果林改良场采访,看到姹紫嫣红的野雏菊在阳光下怒放,沿着灌木丛中的小道拾级而上,却见漫山遍野的野苹果树遭受虫害正在枯萎,隐隐绿色中呈现大面积斑驳的褐色,令人心痛。

8月13日,伊犁融媒体中心与伊犁州党委老干部局联合策划实施的“时光印记·重走采访路”采访组一行来到新源县,该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野果林的情况。目前,新源县有野果林10万亩,野苹果、野杏、野山楂、野核桃、野樱桃等9种野果已列为中国珍稀濒危、利用价值大的二级保护植物,仅野苹果就有67个类型。3万亩野苹果林主要分布在阿勒玛勒镇境内,是我国乃至世界珍贵的苹果种质基因库。该县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立科技合作,于2016年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伊犁植物园。近年来,野果林生态环境得到较大修复,野苹果花已连续三年漫山怒放。

老记者采访现场。 张亮 摄

采访组一行走进位于阿勒玛勒镇的伊犁植物园,看到昔日满目疮痍的野果林在中科院科研团队和当地政府多年精心管护下,如今已重现生机,成为满眼葱郁、种植保育着数千种各类珍稀植物的植物园。

在伊犁植物园山脚下一排小木屋前,一位头戴遮阳帽、精神矍铄的老者接待了采访组一行。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伊犁植物园主任管开云。他介绍说:“伊犁植物园一期于2014年开始建设,面积3000亩,分为野苹果就地保护区、观赏花卉区、药用植物区、经济果木区和果树种质资源圃5个专类园区,引进保育了近2000种各类植物,2022年正式对公众开放。”

伊犁植物园坐落在伊犁河谷优美的草甸、森林风光带内,具有明显的植物垂直带分布,有以野果林为代表的丰富的植物资源,自然环境有利于植物生长,自然风光秀丽宜人,与周边生态环境有机融为一体。提及伊犁植物园的选址,管开云说,2011年,他提出对新疆丰富的种质资源进行全方位保育,得到中国科学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建植物园要求土好、有水,地形既不能太平坦也不能太陡峭。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定在野果林打造一个生态多样化的国家植物园。园区总体规划30平方公里,垂直高差2500米,便于收集从伊犁河谷到草原的不同物种,同时保留各种自然景观。而野果林物种非常宝贵、植物资源丰富,符合选址标准。

管开云虽年逾古稀,但步履轻盈,带着采访组一行来到结满绿色小果的野苹果树下,抬手摘下几个果子让采访组成员品尝,那酸爽微甜、香脆可口的滋味令人难忘!管开云如数家珍地介绍说:“这里每棵野果树上的果子味道都不一样,有早熟的、有晚熟的、有耐储藏的……种质资源极其宝贵。新疆野生果是许多栽培苹果,如红富士、黄元帅等苹果的祖先,培育苹果新品种,需要有新的基因去改变它的味道,增强抗寒抗旱抗病害能力,离不开野苹果的基因资源。”

管开云说,2013年,他们开始规划伊犁植物园建设时,发现山上的野苹果树大面积枯萎死亡,立即着手开展抢救保护工作,他牵头联合几位科学家,争取到上千万元的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在科研团队和当地政府的共同治理下,通过针对性防治及系统恢复生态环境,到2019年野果林已重现生机,每年对比明显,野果林自我繁殖更新体系目前已得到逐步恢复,但自然更新的小苗还很少。

在伊犁植物园科普馆,管开云指着一段已被苹果小吉丁虫毁坏的野苹果树干说,虫侵蚀导致野苹果树大面积死亡只是直接因素,过度放牧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繁殖体系不健康才是根本原因。当时研究了苹果小吉丁虫的习性,对被感染的苹果树林进行精准喷药,砍去死树、封山禁牧,采用撒种的方式培育新苗,有针对性进行防治。对濒危植物采取抢救性的保护措施,不仅保护了大量的植物种类及其基因,而且通过植物园环境的人工营造增加了植物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也为生活在植物园中的其它野生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与吐鲁番植物园合在一起,‘伊犁——吐鲁番国家植物园’已入选国家植物园候选名单,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植物园。”管开云说,“国家植物园达标要求很高,包括园区总面积、科研成果、科普教育、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率等都有严格要求。新疆有4000多种植物,西北其它区域以及中亚各国都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资源,为我们广泛引种更多的物种带来了便利。由于同属天山野果林自然保护带,中国科学院已与中亚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立足新疆、网罗西北、放眼中亚,开展广泛野外植物收集保育,引进更多新物种。为防范新物种引进时可能带来的生物入侵风险,我们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对每个物种进行风险评估,对有风险的物种进行隔离观察等。我们力争2026年达标,正式成为国家植物园的一员。”

管开云说,2009年,中国科学院将他从昆明调到新疆来,至今已有15个年头。

在伊犁植物园科普馆前的一块石头上,镌刻着管开云写于2017年的一首《植物颂》,诗中咏道:倾囊奉献不为己,承恩须存心感激。

绿色校园:生态育人三十年

30年前,新源县阿勒玛勒乡第二中学就以花园式学校而声名远扬,当时笔者曾来这里采访。当时的校领导带着全校师生勤工俭学,在校园里种满苹果树。果子熟了,没有一个学生去摘。

8月13日,笔者再次走进阿勒玛勒镇中学校园,就像走进绿树成荫的高等学府。校园里依然处处绿草如茵,只是当年的苹果树早已老化,换成了云杉、松柏等其它树种。每棵树上都挂有标识牌,樟子松、垂榆、黄金树“亲切地”向路人问好,自我介绍科属、习性、落户时间等。一些大树的枝丫上还放置了漂亮的鸟巢,仿佛在迎接倦鸟归林。

阿勒玛勒镇中学校长阿肯木江·阿不列孜别克对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阿勒玛勒镇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前身是阿勒玛勒乡第二中学。我从小学到初中都在这里学习,那时候四面都是果园,之所以种果树是因为阿勒玛勒就是“苹果”的意思,而这里还紧挨着亚洲最大的野苹果林。校园里现有1000多棵40多种老树,由全校各班级学生认领管护。学校绿化覆盖率现达90%,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学校、自治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自治区绿色学校等。2023年,学校又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

该校聘请了伊犁植物园管开云作名誉校长,定期邀请他来给学生普及植物科学知识,还定期组织学生去伊犁植物园开展研学活动。

“每周两节劳动实践课是学校延续多年的传统。”阿肯木江·阿不列孜别克说,为贯彻文化润疆进校园,学校从2020年开始打造 “百草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百草园”在教学楼旁的山坡上,种植了30余种中草药、10余类花卉,还有十几种树木。黄芩、丹参、红花、艾草等耳熟能详中草药都能在这里找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实践基地。劳动实践课上,学生们在“百草园”浇水施肥,平时也不忘养护。这里繁花盛开、环境优美,松鼠在林间跳跃,学生在园中观赏休憩,生动再现了鲁迅先生笔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书场景。

该校路口的标牌上写着:追求绿色梦想,实施绿色教育,建立一所生态葱绿、人文和谐、师生共同成长的有生命质感的学校。学校从育人环境入手,处处将绿色理念渗透其中,开设了环保课堂,以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形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并把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向家庭延伸。

当年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当年的孩子如今已是栋梁之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阿勒玛勒镇中学德育主任柴俭辉说,校园里60%的树都是30年前栽下的,生态环保理念代代相传,为学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地居民和每一个家庭,推动全民环保、共建美丽家园。

那拉泉冷水鱼:落户七年走红市场

野果之乡阿勒玛勒镇距新源县那拉泉景区3公里,北临巩乃斯河,往东30公里是国家5a级景区——那拉提景区,比邻伊犁植物园5公里。好山好水好风光名不虚传,伊犁河支流巩乃斯河畔的那拉泉因泉水优质、景色秀美而出名。那拉泉占地300余亩,由草地、树林和上千泉眼组成。

这些年,为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阿勒玛勒镇积极探索“生态 产业 旅游”的多产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自然冷水资源大力发展冷水鱼产业。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掩映下的那拉泉生态养殖基地坐落在新源县阿勒玛勒镇四零泉村头。鱼塘、垂柳、木屋……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致。

2016年,新疆那拉泉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韦统兵来自北京,退休后来到这里,被优美的自然风景所打动,更为当地泉水资源的优质稀有而惊叹,由此开启了他的创业历程。“天然的自然环境让我们留在了这里。那拉泉水好,这种冷水资源在伊犁乃至新疆也不多见,水质化验结果为16至20度,常年保持恒温,冬季不结冰,且水质中大肠杆菌数量为零。”韦统兵说。

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注入长方形的鱼池。在深色鱼池里,一大群犹如精灵般的金色小鱼游弋翻滚。另一池中,一尾尾花色斑斓的大鳟鱼从容摆尾优雅游动。韦统兵说,最优质的水才能养出最好的冷水鱼。冷水鱼养殖生态指标包括自然环境、水质和鱼的品种,那拉泉标本化验结果得到国家认可,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养殖示范场,是新疆三个适合冷水鱼养殖的基地之一。冷水鱼非常娇贵,养殖水温要在20度以下。阿勒玛勒镇山泉水资源丰富,整个村子里到处都是泉眼,泉水含氧量、纯净度极高,水温适宜。2018年,哲罗鲑、亚东鲑、三文鱼、金鳟、虹鳟等多个珍稀名贵冷水鱼种在这里成功繁育。

韦统兵说,这两年,新疆三文鱼享誉国内外,去年新疆冷水鱼热销,市场供不应求,那拉泉冷水鱼远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今年,公司申报了政府扶持项目,投资600万元扩容冷水鱼养殖池。养殖设计每年出栏300吨商品冷水鱼,鱼苗产出量每年可达500万尾/年。

韦统兵希望未来能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养殖冷水鱼,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在鱼塘边的休闲亭里,设置了冷水鱼科普长廊,展示着一幅幅那拉泉四季风景摄影图片。“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在韦统兵眼里,阿勒玛勒镇的生态环境及生长在这里的名贵冷水鱼,宛若油画般富有艺术美感。在《遇见·那拉泉》这首诗中,他表达了这样的情怀:“若你万水千山走遍,不妨来这里一坐,听河谷清风,看天山暮雪……”(记者 甘德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