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伊犁大地的时候,伊犁州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一天。行走在州直大地上,看到的是社会普惠事业发展的繁荣景象、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便捷、人民群众享受新生活的惬意……
70年的砥砺奋进,伊犁州民生改善工作持续推进,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伊犁州将改善民生、维护民利、实现民愿作为各项工作的归宿,累计用于民生的投入占到了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现实问题逐步得以妥善解决,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触摸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大山深处的电力铁塔。
城乡基础公共设施暖人心
“以前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城市建设得很美丽,可总觉得少了人们能静下来、坐下来欣赏城市美景,让心灵得到释放的休闲街角。现在城市休闲小广场、绿地街角多了起来,晚饭后去散步、纳凉,生活多了很多乐趣。”谈起伊宁市的变化,市民吴连凤滔滔不绝。
吴连凤的感受,很多市民都感同身受。前些年,伊宁市快速发展,城市版图不断扩张,市委、政府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修主干道,提升背街小巷,逐步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为伊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几年,伊宁市委、政府紧盯民生公共设施短板,持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从群众的需求和期待出发,统筹做好农贸市场、停车场、公园、休闲小广场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让城市基础功能布局更完善、更科学、更有序,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家住滨河家园的王建辉是一名健身爱好者,自从苹果公园建好后,他每天早晚都会到公园里锻炼身体,跑步、打球,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乐趣。据了解,占地687亩的苹果公园有运动步道、休闲区、运动区等,满足了周边市民多样化体育健身的需求。
尼勒克县唐布拉景区的牧家乐。
“这几年伊宁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城市绿地公园、街边休闲小广场、停车场、公共卫生间多了起来,这些设施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王建辉说,“我感觉伊宁市越来越宜居,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近年来,伊犁州始终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布局,助力城市品质面貌和能级提升,实现硬化路通到家门口、电网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100%;推进停车场、充电桩、农村体育运动文化设施建设等,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居民在阶梯式书架旁读书。
保障“老有所养老有善养”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既是每个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近年来,伊犁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胆探索、先行一步,盘点盘活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多角度多思路构建“家门口”养老模式,让养老服务覆盖有广度、服务有温度、保障有力度。
91岁的陈守义和80岁的妻子李菊英,一个失聪,一个因脑溢血偏瘫。伊宁市萨依布依街道办事处丽园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建成投入使用后,老两口便每天来这里,既不离家又有人照顾。
“能在家门口托管养老,这放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现在政策好了,生活有了保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陈守义说出了很多老年人的心里话。
伊宁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实现了全覆盖。
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是多数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期盼。为稳稳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生活,近几年,伊犁州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形成,养老服务迈向多元综合发展,即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伊宁市,它构建起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优质社会企业、盘活利用公共资源、依托互联网平台等方式,全面运营“互联网 ”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目前,伊宁市已经开展日间照料中心、理疗、助餐等9大类26个多元化养老服务项目。同时,以整合社区资源、实施商业餐饮挂牌认定、吸纳社会力量投入等多元模式建成164个养老助餐点,打造日间照料、幸福大院等养老服务场所,伊宁市养老服务一张网体系正在形成。
伊宁市达达木图乡下苏拉宫村村民布沙兰木·马和木提(右)和女儿在加工糕点。
此外,今年伊犁州加快推进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以州直现有979个村(社区)为基数,聚焦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刚性需求,积极有序推进城乡一体老年助餐服务发展,因地制宜建设800多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实施1000多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5个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以社区养老服务为支点,链接养老机构的专业优势,将服务延伸覆盖到家庭,让伊犁州直各族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一串串民生数字,彰显着党和政府的民生情怀;一项项民生实事,托起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伊犁州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伊犁大街披彩衣。
教育优质均衡让孩子上好学
办好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
标准化的食堂、崭新的塑胶跑道操场、拔地而起的教学楼……近年来,伊犁州城乡学校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改善的背后,是州直教育事业扩容提质、健康发展的生动缩影。
为迎接9月新学期,新建校伊宁市第三十一小学早早做好了迎接新生的一切准备工作,该校筹备组组长黄蕾表示,他们学校可以容纳40个班级2000名学生,解决周边学生就近入学问题。
才从特克斯县搬到伊宁市开发区居住的任晓东说,原来担心孩子“上学难”,现在看来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家门口的伊宁市第三十一小学环境好、设施齐全,师资力量也较强。
2011年11月5日,伊犁河谷(伊宁市)城市居民首次用上了经济、清洁的天然气。
“现在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电脑,可以利用各种软件制作课件,每个教室都有投影仪,有图有声音的课堂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退休老教师袁德生回忆起当年他们的教具只有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时感慨万千。
70年沧桑巨变,教学条件的变化记录了时代发展的轨迹。
为应对新时代各族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近年来,伊犁州紧紧围绕“优化布局、统筹管理、深化改革、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城乡学校建设“齐步走”的办法,整合、优化教育资源。2023年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教育建设项目221个,总投资45347.56万元,用于维修校舍、采购教学设备、新建校舍和运动场地等,项目的实施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提升和优化,城乡间、校际间差距逐步缩小。
伊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始终与祖国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伊犁州教育事业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科教兴州和人才强州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伊犁州学前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稳步发展,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文/记者 孟霞 图/记者 赖宇宁 张庆华 刘成刚 杨静怡)
设施齐全的幼儿园。
设施齐全的幼儿园。
霍城县村民文体活动广场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