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伊犁】百万亩玉米吨粮田的建成-九游游戏下载

 【高质量发展看伊犁】百万亩玉米吨粮田的建成-九游游戏下载
九游游戏下载 >社会法治
【高质量发展看伊犁】百万亩玉米吨粮田的建成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次
字体:
分享到:
编辑:王杨       2024-12-19

奔腾不息的伊犁河蜿蜒流淌,千百年来滋养着广袤的伊犁大地,让这里的农田犹如一块块翡翠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孕育出丰富多样的农作物,每年秋季,这些作物都会将伊犁河谷绘就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不久前,13位来自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对伊犁州的玉米高产田进行实收测产。结果显示,伊犁州创下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十万亩、百万亩5项全国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伊犁州创下的5项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除百万亩平均产量1164.7公斤的纪录为首次创造外,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2023年全国纪录均诞生在伊犁州。伊犁州已连续两年在全国保持玉米大面积单产水平领先地位。

伊犁州为何能创下全国首个百万亩玉米吨粮田?让我们通过粮食高产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来看伊犁州是如何贡献“粮”方的。

种好“科技田”

“我在家就能通过手机给地里的庄稼浇水,具体可以精准到哪块地浇多长时间,这是我们今年尝试的新科技。”11月10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镇阿帕尔村村民罗俊杰一边演示一边对记者说。

90后的罗俊杰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外地工作的机会返回家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了一名新农人。与父辈不同的是,他种地更注重科技的力量。

“我们现在都讲究科学种植,施肥要精准,根据种子品种采取不同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使用载有北斗导航的农机具进行平地、整地、播种、打药。正因为有了这些科技的加持,才会有我们今天的高产。”细数种植经验,罗俊杰滔滔不绝。

罗俊杰说的这些科技就是玉米增产背后的“密码”。今年,罗俊杰种了5000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公斤。

自2024年以来,伊犁州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让一项项农业新技术在田野里结出硕果。 

10月8日,记者在察布查尔县纳达齐牛录乡纳达齐牛录村玉米高产示范田看到,玉米又密又壮,玉米种植株距比传统种植的株距缩短近一半,这是一种先进的种植技术——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单位面积内种植更多的玉米,以此提高亩产。

种植户杨峰说:“和过去相比,我们现在每亩地可以多产100—120公斤玉米。”

“它的丰产性特别高,3年前的种植密度每亩约有6500株,现在运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能增加到每亩7500—8000株,在原有基础上,可以增产150公斤以上。”伊犁州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农药管理处)处长余高锋说。

杨峰说:“近年来政府请来专家,给我们带来了新技术,像精细整地、合理密植、滴水齐苗、精准化控、水肥一体化、延长水肥、一喷多促、机收减损八大环节数十道程序以及良种良肥良法、农技农艺相结合等这些技术,让我们种地更有了底气。”

如今,伊犁州田间作业已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并逐步向智能化发展。种植户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测墒情、虫情和作物生长情况。需要浇水施肥时,只要在田地附近的水井房刷卡,浅埋在垄间的滴灌带就可以自动给水给肥。相比过去的大水漫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精准滴灌、省水省力。

推进“政策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伊犁州聚焦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引进疆内外专家团队8个54人,与州县农业技术人员混合编组,在全疆各地州率先建立了伊犁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点开展“一师两员”到田、进场、入园“比学赶超”行动,搭建县市之间、乡镇之间、农技人员之间、经营主体之间的“赛马比拼”机制,对创造全州、全疆、全国高产纪录的农技人员团队分别奖励5万元、15万元、20万元,有效激励技术人员下沉一线开展指导,确保技术到人、良法到田。

2024年,伊宁县英塔木镇包尔其村种植大户哈山江·阿斯木喜事连连。他家种植的1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540公斤,比去年提高了89公斤。

“我家玉米能实现高产的秘诀之一,就是有了各级专家的指导,采用了‘40 70’厘米宽窄行种植模式。这种模式通风效果更好,省水、省滴灌带、省电,每亩地成本可减少60元,且病害少、产量高。同时,我还在30%的玉米地里运用了贴片式滴灌带,浇水施肥更加精准。”哈山江·阿斯木说,“近几年,我利用国家对农机具出台的补贴政策,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购进了6台安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大马力拖拉机、4台农用无人机、3台精良播种机,实现了种植全程机械化。”

随着伊犁州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有机结合,哈山江·阿斯木也在不断更新种植管理新技术和新机具,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等专家及州、县、乡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运用了新种植模式,采用滴水齐苗、精准化控、水肥精准施用、一喷多促等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玉米产量再创新高。

近年来,伊犁州直强化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聚焦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技术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确保了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8.6%,伊犁州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各项工作位居全疆前列。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土地。哈山江·阿斯木说,现在他家种植的农田已经全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了蓄水池,进行了土地平整,推进了“小田并大田”,具备了合理利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出高收益,更种出新风景。多年来,伊犁州大力推进以节水滴灌为核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做好“小田变大田”“旱田改滴灌”“引水上山”等工作。

如今,伊犁河谷的农田已悄然变了模样,碎片化田块大幅减少,“优质、集中、连片”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田”不断涌现。

伊犁州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张昊说:“我们按照‘土地怎么用、人往哪里去、产业怎么建’的发展思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强化水资源科学利用,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作用,让好土地流向好主体、发展好产业,进一步增强项目带动成效,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2024年,建设高标准农田87.54万亩,累计实施‘旱改滴’工程40.33万亩。”

播下“良种田”

“粮食要高产,良种良法是关键。”这几年,杨峰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和县级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筛选出优质玉米品种,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模式,他种植的玉米亩产从800公斤提高到1400公斤。

“这些技术原先我不懂,把专家请来后,到地里示范、讲解,才知道选种子要选耐密、抗倒伏、容重高、抗性好的。”杨峰说。

每年,杨峰会根据实产情况,为来年选择两三个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推广。同时,他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时间节点、土壤墒情、苗情等,积极应用机械耕播、高效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农业主推技术,进行耕整地、播种、施肥、防控等环节的精细作业,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近年来,伊犁州聚焦良种选育、良法普及,聚力打造新疆粮仓,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和推广。2020年以来,通过国家、自治区审定新品种9个,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同时,积极推进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四新”成果转化,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2024年,伊犁州在总结提炼高产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大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工作力度,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全力建设百万亩玉米吨粮田,以大面积增产推动大幅度增效。根据当前农业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开展的理论测产显示:今年玉米总体产量明显提高,平均亩产比去年增加30公斤,实现了玉米整体产量的提升。

伊犁州农科所玉米科室主任刘强说:“年初我们制作了玉米田间操作流程图,在玉米种植、生长的关键环节进行田间实操培训和指导,并让种植户熟知玉米生产各个时期的关键措施及注意事项。同时,州农业农村部门在‘五良’的基础上,还提出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新农人‘五新’,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采访手记:

种好“科技田”、推进“政策田”、播下“良种田”是伊犁州为粮食高产贡献的“粮”方,为伊犁州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目前,一大批新农人正深耕于伊犁州400万亩的高产田中,他们普遍是80后、90后。这些新农人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非常高,这也对农业科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研发、引进新品种,探索新模式、新机具与农艺措施的高效融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农业生产,助力伊犁河谷玉米大面积单产的提升。记者 韩莎莎 苏敏 杜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