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 七十载 一颗心——草克特格斯一家6口接力坚守护边路-九游游戏下载

 四代人 七十载 一颗心——草克特格斯一家6口接力坚守护边路-九游游戏下载
九游游戏下载 >深度报道
四代人 七十载 一颗心——草克特格斯一家6口接力坚守护边路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次
字体:
分享到:
编辑:牟仲清 古利旦·马合沙提 余鹏飞       2024-10-11

伊犁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雁萍 苏敏 努尔开力得·奴拉审

10月1日,新中国75周年华诞。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格登山脚下,兵团第四师76团某执勤站的“夫妻哨所”沐浴在晨光中。在这里,草克特格斯一家3口轻唱国歌,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在边境线上。

“今天,我们各执勤站的几百名护边员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同升国旗,为祖国母亲送上生日祝福!”草克特格斯说。

图为草克特格斯一家三口正在巡边。苏敏 摄

海拔2000米  -30℃

深秋时节的伊犁大地瓜果飘香粮满仓,一派丰收景象。而距昭苏县城西南60公里的格登山寒意渐浓,就在记者采访前两日,已下了雪。从西南山坡向东不远,就是被称为“夫妻哨所”的执勤站,也是蒙古族护边员草克特格斯和妻子布娅生活了30多年的“家”。这个季节,早晨起床呵气成霜,早晚得用电暖气了。

湛蓝天空下,绵延不绝的格登山山脉更显巍峨。从被群山环绕的执勤站出发,58岁的草克特格斯带着护边员擎旗前行,对重点路段、要道进行踏勘,检查边境设施,掌握边境一线实时动态。

“今天是国庆节。我是3个执勤站的党建指导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带着大家巡边,既是职责所在,也是主题党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守好边、巡好逻是热爱祖国、为祖国母亲庆生的最好方式。”草克特格斯说。

76团地处中哈边境,平均海拔2000米,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每年积雪封山长达6个多月,最冷时气温达到-30℃。

1983年,17岁的草克特格斯从父亲手中接过护边的接力棒。1990年,随着妻子布娅的加入,夫妻二人成为边境线上的一道风景。

“结婚34年,我退休都好几年了,但他们父子(女)一直在执勤站巡逻,我一个人回连队怪没意思的,就陪着他们,能陪多久算多久吧!”布娅现在仍是24小时跟随爱人一道巡边的全职护边员。

其实,距离“夫妻哨所”4公里多的76团一连几间闲置很久的砖房,才是草克特格斯和布娅真正的家。结婚34年,他们每年也就回去四五次,常常不过夜就返回执勤站了。

在草克特格斯护边的头些年,巡边条件艰苦,执勤站没有电和水,吃水要到2公里外的边防连拉,冬季大雪封山,饮用水全靠化雪水,吃不上热菜热饭是常事。

巡边时,遇到铁丝网坏了,就自己动手修;遇到界碑碑文模糊,就用油漆描好;遇到打草、放牧的牧民,就要上前询问,并劝离禁区;夜里巡边,常常遇到狼和野猪……

一天经历四季,高原缺氧,常年刮风……遇上寒流,一旦保护不好,手脚就会长冻疮。好容易天气转暖,冻疮结痂,刚好利索,又一个下雪的冬季来临。久而久之,草克特格斯和布娅都患上风湿病。天气不好时,关节和腰椎就疼得如同针扎。2019年,草克特格斯的腰椎病发作,连走路都困难。但手术后还没休养好,他就执意回到了执勤站巡边。

长期的风湿病导致草克特格斯的十个手指根本无法伸直,每次升旗向国旗敬礼时,他都会将变形弯曲的右手手指伸了再伸。

14万公里  300双鞋

巡边路上要经过不少无人区,但草克特格斯从没退缩过,每每带上干粮、背起水壶就出发了。“站在家门口,一抬头就能看到格登碑。护边路上,不管走多远,只要朝着格登碑走,就能到家。”草克特格斯说,每当孤单寂寞时,他便爬上格登山,看看格登碑。对他而言,这里早已是家。为了这个“家”,草克特格斯倾尽全力。

1997年,我国在中哈边境立界碑。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把界碑和水泥、砂石料运到指定位置成了一个难题。“有我在,你们放心,我帮你们运过去。”草克特格斯语气坚定地说。他牵着自家的马,翻越5座山,蹚过8条河,花了两个月时间,终于把界碑和水泥、砂石料运到了指定位置。

山路崎岖、悬崖陡峭,巡边路上难免有意外发生。2000年9月20日深夜,格登山大雨滂沱,山路泥泞。草克特格斯骑马巡逻途中,马突然摔倒,他被马压在身下,导致右小腿骨折,手术后,至今还有一块钢板留在体内,一变天或是冬季受凉就会隐隐作痛。

巡边41年来,草克特格斯平均每年穿坏七八双鞋,足迹遍布格登山脚下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他被当地军民称为边境线上的“活地图”。“加起来足有300多双鞋被我穿报废了。”草克特格斯笑着说。

76团维稳综治边防中心主任杨启龙曾算过,草克特格斯每天巡边时间长达10至12个小时。“41年,巡边超过14万公里。”

41年间,草克特格斯推荐培养了几十名各族护边员,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上百人,堵截临界牲畜上百头,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

因工作表现优秀,草克特格斯先后30多次获得“优秀边防工作者”“优秀护边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76团党委选派为执勤站党建指导员;2021年,入选中央文明办发布的3月“中国好人榜”。

高原蓝天下,温暖砖房里,草克特格斯一家和执勤站的护边员、民辅警一起唱起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迎接新中国75岁生日的到来。

4代人  70年

从最初的地窝子,到与羊共住的圈舍,再到如今翻盖一新的砖混房子,小小的执勤站见证了4代人的坚守。

新中国成立伊始,格登山脚下、苏木拜河畔只有几户人家,周边居住的居民就义务为国守边。不久后,当地驻守部队在76团边防线上建哨所,草克特格斯的爷爷阿拉西主动提出护边,并把家安在了边境线旁,也就是草克特格斯夫妇现在住的“夫妻哨所”。阿拉西成了新中国第一代护边员。

在草克特格斯家中,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向人们讲述着这个家庭的光荣故事。照片中,是阿拉西和边防战士一起接受党性教育的场景。

1978年,阿拉西疾病缠身,将护边接力棒交给了他的儿子、草克特格斯的父亲那那。阿拉西对儿子说:“我们住的地方是祖国的领土,要坚决守好。我老了,现在把任务交给你,你老了就交给你的儿子,一定要把护边的使命一代代传下去。”

那那接了父亲阿拉西的班,成为护边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那牢记父亲嘱托,循着父亲的足迹,一走又是许多年。岁月的风霜染白了满头黑发,壮实的身体日渐佝偻,那那不得不停下脚步。

然而,巡边的步履不能停。

1983年,17岁的草克特格斯接了父亲的班,开始自己的护边生涯。

小时候的草克特格斯常常缠着爷爷,听他讲述英雄的故事。清代戍边英雄阿玉锡带领勇士们以少胜多平定叛乱,维护祖国统一的故事,给草克特格斯留下深刻印象。这是草克特格斯最早的爱国主义启蒙,在他心中埋下了理想的种子。

家训谨记在心,子孙没有让老人失望。

受草克特格斯夫妇的影响,女儿潮洛蒙大学毕业后回到76团,和父母一起守边护边,因表现优秀,于2022年3月获兵团第四师“木兰守边关 最美护边员”荣誉称号。

随着潮洛蒙的出嫁,今年4月,草克特格斯唯一的儿子、从石河子大学毕业的阿音格,回到生他养他的格登山脚下,成了家族中年轻一代的护边员。

爷爷传给父亲,父亲又传给他。时至今日,草克特格斯一家4代守护祖国边境,出了6位护边员,父亡子继,姐退弟续,护边的使命嵌入血液代代传承。

永续传承  护国安澜

76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团场,每年的春夏和秋冬之际,牧民的牛羊和马匹都要转场。由于牲畜多,路况差,几十公里的路程往往要走五六天。

草克特格斯清楚地记得,每当转场的队伍路过家门口,爷爷总会让奶奶烧红铁皮炉子,熬好热气腾腾的奶茶,招呼牧民们。有时候,羊群跑乱混群了,难以分辨,牧民们免不了争吵,爷爷就上前劝解:“都是一家人,大家要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于是大家握手言和。

民族团结的种子就这样深深扎根在了草克特格斯和后人们心间。

作为76团的义务宣传员,草克特格斯不仅对所负责护边管段的护边员们开展忠诚教育,还积极引导周边牧民不断增强为国守边本领。

生在边境线上、长在“夫妻哨所”的阿音格很小就跟着父亲一起巡逻,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等技巧,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选择回来时确实有些犹豫。”阿音格坦言,母亲退休、姐姐出嫁后,父亲告诉他:“过两年我也退休了,守边任务不能就此结束,必须要有人接着做下去。”说这话时,父亲的神情有些落寞,但语气中充满了坚定。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阿音格终于决定辞去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教师的工作,加入到护边员队伍。“既然回来了,就要好好干。”

“前几天,和老爸一起收看了帕米尔高原上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接力护边的故事。我还跟老爸开玩笑说,好羡慕他们,有朝一日我也能成为巴依卡那样的‘人民卫士’就好了。老爸说:‘那你就好好干,努力终会有结果。’”阿音格说。

如今,护边员的日子比起阿拉西他们那时候好太多了,通往边境线上的公路修好了,还给每个执勤站配了巡逻车,车巡代替人巡。翻盖一新的砖混结构执勤站不仅有了电,还通了网。加上这些年国家不断增加补贴,护边员每月能拿到2000元钱,免除了后顾之忧。“所以更要感党恩,守好边,负好责。”今年只有24岁的阿音格已是护边队伍中的骨干。

做好维稳护边工作之余,阿音格还坚持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一有空就去格登碑景区当义务讲解员。采访当日,来了好几拨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格登碑,阿音格的解说有模有样,他将格登碑、爱国守边、民族团结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今年“八一”前夕,阿音格在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精武练兵——2024民兵竞赛”中获得冠军,为这个光荣的护边家庭再添新彩。

站在格登碑前,遥望对面的山坡,有一排石头垒成的大字: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阿音格说:“这就是我们兵团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会沿着祖辈的脚印,一直走下去。”

从草克特格斯的爷爷开始,一家4代人坚守在中哈边境线,和边防军人亲如一家,和驻地各民族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因为有了他们,格登山脚下、苏木拜河畔固若金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