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伊宁县温亚尔镇布力开村党支部原书记买买提江·吾买尔现已返回伊犁,并身体力行,奔走在伊犁州直各县市,为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贡献着一名老党员的力量。
近日,记者再次前往布力开村,挖掘买买提江·吾买尔40余年农村工作中的感人故事。故事里,有买买提江·吾买尔不忘初心的足迹,也有鼓舞伊犁党员干部牢记使命的动力。请跟随记者的笔触,一起感受榜样的力量。
2020年,布力开村村民人均纯收入1.86万元;村集体经济由2006年负债52万元变为年收入214.77万元。在伊犁河谷众多乡村里,布力开村已然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可谁又能知道,现在已是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增收支柱产业的养鸡业,却缘于老支书买买提江·吾买尔买来的500枚鸡蛋。
1984年,布力开村的各族群众,并没有现在这样雄厚的收入基础,主要原因还是天天围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不曾想着在其他领域“开疆拓土”。该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村里应该可以发展养殖业,村民在院子里养鸡,成本不高还能增加收入。”买买提江和村干部天天给村民宣传家禽养殖,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当时村里的养鸡户除了刘玉强,马玉林算养得多的,也才几百只的规模,村民基本没有养鸡的意愿和想法。”时至今日,买买提江回忆起这段往事,言语间依然带着些许遗憾。
“村民养鸡的积极性不高,要是我自己都不养,怎么能发动群众?”打定主意的买买提江先是到青年农场养殖户家买了几只鸡,“等我拿回家才发现,这是蛋鸡,长得慢,很难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不高。我又跑了一趟,看到这户人家还有其它品种的鸡。人家告诉我,没有鸡苗,只能自己把鸡蛋带回去孵化,然后慢慢养。”买买提江毫不犹豫地买了500枚鸡蛋,送到邻村有孵化条件的村民家里孵出鸡苗,“孵出的小鸡不太一样,应该不是蛋鸡,这家人说能不能留几只给他,我也痛快地给人家留了些,剩下的鸡苗全部带回了村子里。”买买提江自掏腰包的“试验”成功了!这是一种生长周期短的优质肉鸡品种,养大之后一只鸡有六七公斤重。
买买提江试养成功后,又把自家鸡苗分给了刘玉强、马玉林等人。渐渐地,这种好养、好卖的肉鸡品种,在布力开村多了起来,养鸡的村民也多了起来。“效益一出来,各家各户都开始养鸡了。阿布都苏·阿布来提是村子里第一批养鸡的维吾尔族村民,最多的时候达到4000只鸡的养殖规模。”
1985年下半年,由于身体原因,买买提江离开了村支书的岗位。1992年,几次手术后,经过休息,身体基本恢复的买买提江返回村里。买买提江首先找到马玉林,想看看他家的养殖规模有多大。
“马玉林一见到我,就给我说,这些年规模没上去,原因就是没有养鸡的场地。”买买提江想到村里有个荒废的砖厂,就找到村干部,提出把砖厂的场地提供给马玉林养鸡的想法。
在买买提江的奔走努力下,马玉林得到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这一场地也成为马玉林扩大养殖规模的最大动力。2011年,再次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买买提江,一直关注着养鸡示范户马玉林的发展,“我们建议马玉林走高效养殖的路子。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他成立了伊宁县温亚尔乡布力开村玉林蛋鸡养殖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和6名社员一起壮大养殖业。”同年,在伊宁县委的大力支持下,马玉林享受400万元贴息贷款,开始向规模化家禽养殖发展,建成30万只标准化金努尔家禽养殖基地,年纯收入200万元以上,他的养殖基地也成为该县最大的家禽养殖基地。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用工量也不断增加,到他这里务工的村民,只要愿意踏踏实实干,想靠务工增收的,他都为其安置合适的岗位。目前,养殖场里长期务工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各族工人已有30名。每对夫妻工一年劳务收入近7万元,临时工一年的用工量超过80人次,一年支付的劳务工资达200余万元。现在的布力开村,已形成35万只标准化家禽养殖场,全村禽类养殖达到50万余羽,在伊宁县家禽养殖业版图上,占到总量近10%的份额。布力开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大步向前。
记者 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