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寅(伊宁)
住的是近20年的老房子,小区院落浅窄,停车位稀缺。每天早晚时有闹剧发生,主要围绕小区停车位展开,主角是业主中有车人士,物业管理人员扮演调解角色,但往往以失败告终,争吵一直延伸至小区微信群,不胜聒噪。
然而,如此喧闹环境,居住十多年,我却极少有搬迁的念头,自觉住得称心如意、舒适无比。每每听到“家是一生的港湾”之类话语,就会埋头暗自窃喜。窃喜什么?当然是因为这个一生的港湾,老房子房龄老,外部环境也堪忧,但居住的舒适度及便利度却颇高。
首先说说阳台。阳台,从字面理解即是阳光洒落的地方,仅仅听到这个名字心情就会明朗,犹如沐浴了阳光一般。我家客厅小、卧室小,可是胜在阳台够宽大,是平常人家阳台的两倍,且采光良好,可在其中摆放沙发、侍弄花草、晾晒衣物和被褥……到了夜晚,伏案写作疲惫之余,还可趴在阳台上仰望星空,暗蓝色的天幕上群星闪烁,熠熠生辉。凉风吹过,一颗心也似水晶一般,晶莹剔透。
后来有一阵子迷上了亦舒的小说,亦舒是知名的香港作家,从她的小说里,知道港人又称阳台为露台。露台露台,露是露水的露,让人情不自禁想起那首古诗“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还有一首偈: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在这里,以露、梦幻、泡影、电来比喻世间的变化无常。因此,得知阳台又可称作露台后,夜晚独立阳台时更是不禁心旌荡漾。的确,一切皆无常,可是在这无常之中,人类心灵深处那种厚重又纯洁的情感却又是真实存在的。每每想到这里,内心就会有温柔的触动。
再后来,发现我所居住的阳台与露台有很大区别。北方寒冷,阳台大都用玻璃窗封住,且有屋顶。而露台一般都在南方,没有屋顶,面积也较大,作为室内和室外的交汇点,露台既可看风景,又可在其中栽种大量花草。南方草木繁盛,梅雨天气又多,一年中的许多光阴可立在雾蒙蒙的露台上听雨声沥沥,那种感觉,真是如梦如幻,如露如电。
我不是南方人,也极少去南方,对于露台的浪漫、旖旎虽不胜向往,但内心深处还是偏爱大西北家中待惯了的阳台,一同偏爱的还有这里四季分明的气候。在新疆,特别是在伊犁,天总是湛蓝蓝,风总是爽利利,春夏两季晴日居多,花草虽比不上南方那般疯了似地生长,却也称得上枝繁叶茂、绿意盈盈。而且,这里该热时就热,该冷了就冷。季节过了九月,天空会淅沥沥连下几天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很快,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金黄色的落叶铺满地面,踩在脚下如软毯一般。走在大路上,呵气成雾,不由得怅惘:哦!北方严寒的冬天,是真的又来了。
也许,正是这种严寒催生了北方人对阳台的热爱与依赖,尤其是我。每年秋冬来临,家中宽大的阳台便是我最爱待的地方。阳光透过玻璃,暖暖晒在背上,晒在头发上,也顺便晒一晒这千疮百孔、经历了无数波折的心。这颗心虽有残缺,却也能体验美好、懂得感恩,时常庆幸在这喧嚣的都市里,拥有一个温暖、舒适、洁净的家。
那么,如何才算是一个温暖、舒适、洁净的家呢?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始终认为,家在解决一家人吃喝拉撒肉体需要的同时,还需要安顿好心灵,如此才能让身心和谐。那些穿脏了的衣物,那些陪伴我们入眠安睡的被褥,假设没有阳光抚触,没有清风吹拂,如何能恢复它的初始柔软?如何能沾染大自然的清香芬芳?又如何能带给我们美好生活的感受呢?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家有阳台,这是健康的需要,清洁的需要,也是家庭生活的需要,人类连接自然的需要。
一个舒适的家,怎么可能没有阳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