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年轻的城》创作始末-九游游戏下载

 长篇小说《年轻的城》创作始末-九游游戏下载
九游游戏下载 >科教文卫
长篇小说《年轻的城》创作始末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次
字体:
分享到:
编辑:王杨       2024-12-19

□ 曾秀华(可克达拉)

2024年7月15日,作家韩天航先生作为著作者之一,同北京中启明星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圣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年轻的城》电视剧拍摄授权书,由我在韩天航先生脚本的基础上主创的作品《年轻的城》将被改编拍摄成30集电视连续剧。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党委常委、副政委,宣传部部长边丽娟见证签约并讲话,足见组织上的重视。《年轻的城》在第七师乃至兵团再次引发关注,作为主创和执笔者,我讲述一下《年轻的城》创作始末及艰辛。

把韩老先生写于20多年前一部原名《哦,阿里郎》的作品改编成影视文学剧本《年轻的城》还是2019年的事。

韩老先生打电话邀请我合作将这部旧作进行二次创作时我略感意外,甚至感到有些惶恐,但权当是前辈对晚学的鼓励与鞭策。很快,老先生就让人将这部旧作的电子版发给我,33万字的体量着实令人生畏,加上忙于工作,我看了十来页就放下了。

一天又接到韩老先生电话,说第七师要在社区为他成立工作室,问我可否考虑去工作室,大家一起合作写剧。说工作室专事影视剧创作,会接触到导演、编剧等人物,我心里就有些打鼓,我是个资深“社恐”,一向宅得厉害。

那之后不久,韩老先生催我先将这部为吉林延边某地量身定制的《哦,阿里郎》着手改成兵团“款式”,他说自己老了,疾病缠身,怕这样等下去撑不到“新作”问世,让我“抓紧时间”帮助一位老人家完成“心愿”。说我熟悉兵团生活,只要先把“朝鲜族大家庭”的亲情故事改成“兵团大家庭”的故事就成,其他的再商量。思虑再三,我开始对老先生的这部旧作进行通看。

在我的建议下,这部剧作更名为《年轻的城》。

2021年6月初,兵团领导看望慰问韩老先生,事情出现转机。

6月8日,我接到上级组织部门的书面通知,让我到第七师报到,借调时间半年。到了第七师,韩老先生向朋友们介绍,说我是他的合作者,将合作完成一部新剧,那就是《年轻的城》。这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韩老先生同我说,我们要一起加油,半个兵团的文学圈都看着我们呢,绝对不能掉链子!还说,“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电视剧《年轻的城》在央视播出,上面出来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在受到鼓舞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记得第一次“聊剧”,韩老先生给《年轻的城》开了个头,简单点了一下人物和桥段,强调每个人物出场时最好设置一个冲突点,怎么设置由我来定。他说自己老了,我得好好努力、认真琢磨,他相信我的悟性。

最开始是在社区工作室写作,当天气越来越热之后,我开始将工作带回第七师临时安排的周转房。周转房位于高层,也很热。人热不要紧,手提电脑也发热,于是就拿几个饮料瓶盖子垫在电脑下面,以便散热,不会因为太热而“卡壳”。然而,机器未“卡壳”,我却出现水土不服症状,但那时满脑子都是人物、剧情等,忽略了不适。

第一次同韩老先生交流剧情,我们因认识和观念上的不同而有些小摩擦。首先,我主张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推后20年,定在上世纪90年代,也就是我们“70后”创业的建城戍边新时代,不然《年轻的城》如何体现“年轻”?既然是“年轻的城”,就要和剧中人物一同成长。再说,兵团在每个师建市也就是近十多年时间,每个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定位,等等。

其次,得为三个大家庭合成一个大家庭找到其合理性,这就要基于兵团特有的文化属性来考虑。我提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兵团大多是军营式住宅,而属于烈士遗孤的主人公一家恰好是住在三套军营式住宅的中间一家,东西两家邻居为了照顾他们,东面大妈家将两家之间的隔墙砸开,砸墙为门,两家成了一家,而西家则将三家的院子开了小门进行“串联”,如此一来,三户人家合成一家,如此设置,一切就能说通了。否掉了之前两家为了争夺主人公这个“男性子嗣”闹得脸红脖子粗的设定,这样不仅有利于三个家庭六个孩子的成长成才,更多了一份人间真情。

在我的主张下,男主许建成被塑造成从北京归来的大学生,而不是原来被迫休学在家务农的中学生,这更符合他所在的年代和新疆兵团的大环境;将男女主联合创业改成各有各的事业,最后再合在一起成为集团公司;在许建成的创业规划设计上,最初设定的是设施农业制造企业,后来根据兵团特点,改成从番茄加工发展到后来的全产业链发展,甚至涉及科研团队的建设;大家庭中最小的孩子罗凯本性是善良向上的,但需要在大哥许建成一步步的成功中去矫正、去引领、去成长,更凸显主人公的魅力。最终让罗凯从原来设定有几分坏小孩形象,塑造成为有知识有个性又有几分痞气、敢拼敢赢的人物;新增人物中,除了大家庭的玉米提舅舅,还有上海支青子女景清返疆投入兵团商贸建设等人物设定,以及许建成的创业序列中下一班实干家的设定……

全新设定的时代背景、文化元素、故事剧情、人物命运以及人物精神内核等,都为二次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却也增加了创作难度。我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创作。

考虑韩老先生的身体状况与我的创作进度,我们约定,我每写出五集碰一次面。可老先生说他看我打印出来的稿子,一次最多只能看半个小时,要休息好一会儿才能缓过来继续看。他看稿子时,我则不停地查资料,要让兵团30多年的发展节点和产业背景都能严丝合缝地体现在剧里。

强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强度使我的身体出现状况:脑鸣症状加剧,严重上火,牙齿剧烈疼痛。无奈之下,我想到了回家看病,也看望一下因脑梗住院才出院不久的老父亲。回到家,牙齿居然没那么疼了,温润的伊犁河谷疗愈了我。

歇了几天,开始居家写剧。写出来的文稿,我传给第七师文联的小薛,辛苦她打印出来给韩老先生送去。

最后十集写出来,我想将写好的文稿传给韩老先生,老先生说他不会使用电脑,我买了火车票去奎屯送文稿。由于周转房太冷无法住人,那段时间我就坐着火车在奎屯和伊宁市之间来回奔波。每次总是利用周末的晚上坐几个小时的火车,第二天一早抵达后,打车到社区工作室打印,把打印稿整理好后又马不停蹄地给老先生送去,接着来不及吃饭就又赶到火车站,再坐火车回伊犁,以免耽误工作。一俟韩老先生看完文稿打电话让我去取,我又去赶火车,然后背着沉甸甸的文稿回家。

《年轻的城》全书共进行了四次创作修改,加上最开始那次是五次。在对最后的五集进行创作修改后,我计划在送书稿时,好好和韩老先生交流一下,因为我构思创作了绝好的桥段,并进行了结尾的重新设定。这时却收到老先生电话,他通知我说,剩下的五集他不用看了,让我将原本的影视剧本作品改成小说的格式,直接发给兵团出版社。当时,我还慌了一下,说,真不用了吗,我重新创作修改了……还没等我说完,韩老先生在那头很肯定地说:“不用看了,你的水平我信得过!”

就这样,凝聚我近三年心血的全新之作《年轻的城》总算完成了,全文55万字。

几个月后,印有我们共同名字的《年轻的城》印刷出版发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