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霍尔果斯经济却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10月19日,两辆满载20万个新疆特色馕的冷藏大货车从霍尔果斯口岸“绿色通道”快速通关,驶往哈萨克斯坦。借助毗邻中亚国家的地缘优势,投资1.5亿元的霍尔果斯馕文化产业园投产后,已经出口馕超过60万个、列巴2万多个;总投资100亿元的三优富信光电半导体产业园投产两个月,产值达到4200万元;投资20亿元的国盛车马赫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即将投入生产……今年前九个月,霍尔果斯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7亿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一个个产业和项目就像一个个音符,奏响了霍尔果斯振兴实体经济最激昂乐章。今年前八个月,霍尔果斯外贸进出口总额17.17亿美元,同比增长98.1%,呈现逆势飞扬的良好态势。
看着眼前欣欣向荣的一切,谁能想到就在3年前,霍尔果斯2000多家“空壳”公司因为上演资本大“逃亡”,一时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因此在全国“出名”。
自2016年起,受霍尔果斯优惠政策的吸引,内地众多影视公司争相来此注册子公司,全国影视业的“半壁江山”聚集在这里。由于注册时审查不严,后期监管不到位,致使一址多照、偷税漏税等乱象丛生,“空壳”公司比比皆是。其后近两年时间里,政策红利不仅没能带来发展机遇,反而成为一些人偷税漏税的“避风港”,闹哄哄的注册热潮背后是“泡沫”的狂欢。
“脱实向虚”固然来钱快,但烈火烹油的美景不会长久。蜂拥而至的“注册型企业”虽然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也大幅度增加了税收,但对实体经济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相反稍有风吹草动,“空壳”公司便逃之夭夭,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霍尔果斯痛定思痛果断调整政策,曾经的“避税天堂”风光不在,企业注册热迅速变成注销热,一场“盛宴”过后留下了“一地鸡毛”,教训可谓惨重。
2018年1月1日,对霍尔果斯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为经济“脱虚向实”保驾护航,为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注销空壳企业,告别经济虚热,毋庸置疑会给当地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但从长远考虑,霍尔果斯只有筑牢经济根基,才能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霍尔果斯吹响了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冲锋号,这是一场事关未来发展的“关键一役”,只有壮大实体经济,经济才能“强筋健骨”;只有补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钙”,才能挺起经济健康发展的“脊梁”。
实体经济是评价一个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也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霍尔果斯找准着力点,从坚定不移调结构促改革,让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到全力以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大,再到着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让涵养实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
霍尔果斯从上到下把项目建设作为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和重要抓手,延长产业链,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大企业纷至沓来,大项目快马加鞭,如火如荼的产业项目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底盘”。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把实体经济抓上去”“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等重要论断,体现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围绕实体经济发展进行详细部署。
中国人历来讲究“实”,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求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否则就会耽误了实事,荒废了实业,一个“实”字重千钧。
独特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使霍尔果斯承担起“一带一路”建设、向西对外开放等国家战略和重大使命。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越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更加重视企业自主创新,更加重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霍尔果斯以壮大实体经济为战略支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推行“马上就办”清单制度,加快“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实现了大幅跃升,实体经济跑出“加速度”,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变。
自1983年霍尔果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霍尔果斯从昔日鲜为人知的边境小镇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交通大枢纽,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更是世界上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和投资合作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年是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设立十周年。十年磨一剑,磨出了百丈锋芒,未来发展势不可挡!经历了脱胎换骨的霍尔果斯,明天定会更加美好。(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