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巩留县的交通规划图,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映入眼帘。支撑这只“彩蝶”起舞的,除了巩留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还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县域内的g577线、g578线、s242线等多条国省干线与高速公路相连,犹如骨架一般,让起舞的“彩蝶”有了抵御风雨的力量,而像毛细血管般贯穿全县的农村路网则为“彩蝶”起舞提供着养分。
“十三五”期间,巩留县投资2.9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683.02公里,实现了全县乡镇通畅率、建制村通畅率两个100%,惠及各族群众19万人,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
5月22日,在巩留县库尔德宁镇莫合社区居民马善武的紫草种植基地,嫩绿的植株已经长出地面十余厘米。“2019年,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尝试种植了8亩紫草,去年每亩地收获了一公斤多紫草籽,市场价在1万元左右,我没有卖,全部用在扩大种植规模上,今年又种了28亩。”马善武说,紫草的药用价值很高,每亩效益超过万元。除了紫草,他还种了17亩藁本。
记者在库尔德宁镇了解到,道路的畅通带动了乡村旅游,培育了中药材种植、农业生态观光园、民生就业工坊等富民产业。目前,该镇已种植贝母等中药材1.2万亩,贝母产业每年可吸纳富余劳动力1500人次务工,务工效益达350万元以上。除了贝母,该镇逐步引导农牧民发展其他中药材及特色种植,今年推广种植了紫草、党参、雪莲、黄芪、金银花、芍药、薰衣草等150余亩。
在阿尕尔森镇头道弯村的鲟鱼养殖基地,村民马俊勇已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多,每天喂鱼、清扫、发货,活儿不多,月工资5000余元。“家里有20亩地,今年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出去。在这里上班比较轻松,收入不错,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保障。”马俊勇每天高高兴兴地上班,感觉日子十分有奔头。
新疆伊河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俞友全介绍说,鲟鱼养殖基地建成和投入使用后,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组建联合科研团队,在水资源调查、鱼苗繁育、鱼苗增殖放流、濒危物种保护等领域取得不少科研成果,2020年首次实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裸腹鲟的人工繁殖,同年在伊犁河放流。公司现有达氏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等6类鲟鱼品种80余万尾、300余吨,已发展成为巩留县一流的流水式鲟种养殖及鱼苗生产基地。
对于从2004年就来到伊犁创业的俞友全来说,让他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交通。“我还记得那一年好多地方都是土路,还有很多土坯房。当时心里直嘀咕,这地方可怎么待?”一转眼,俞友全就待了近20年,他深有感触地说,一年一变样,五年大变样,现在巩留的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宜居,他早已喜欢上了这里。
基地每年为阿勒泰、石河子等4个增殖放流站提供近百万尾鱼苗,年产商品鱼两三百吨,远销全国各地。借助靠近景区的区位优势,公司还计划打造休闲渔业专区,集餐饮、垂钓、住宿、观光为一体,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在提克阿热克镇塔勒德村,村民克尔柯孜拜·阿克夏依和妻子古丽奴尔·马克松白养殖了50余峰骆驼、10匹马、60多头牛,凭着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富裕生活,家中新盖的两层楼房目前正在装修中。“现在交通便利,老公做牛羊生意,我在家里雇人搞养殖,每天卖驼奶、牛奶就有上千元收入。”5月13日,古丽奴尔一边招待着来喝驼奶的客人,一边高兴地介绍。
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巩留县统筹抓好“四好农村路”道路两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道路两侧贯通渠沟水系,种植核桃、树上干杏、景观树等,全力打造乡村景观大道,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为构建“交通 旅游”大发展格局,今年,巩留县计划在g578线和s242线交会处新建一处综合客运站(二级站),占地59亩,投资约4000万元,建设站务楼、公交车首末站、驾驶安全培训中心、出租车停靠总站、游客集散中心等。同时,不断挖掘天山峡谷古道、关隘、营垒、驿站、古城之间的交通线,逐步完成g578线、s242线、s329线、s345线、s330线等国省干线建设,促进周边县市旅游文化区域化建设,改造提升县乡村公路、专用道路等级,连通偏远农牧区、自然村、部分村与村之间的连接线,铺好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路、小康路。
记者 王志华 通讯员 赵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