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
伊犁州直农家妇女依技致富奔小康
伊犁新闻网讯(记者孟霞)“刚开始只会绣简单的花草鞋垫,学了几年,现在我能绣出复杂的龙凤、牡丹花图案了。”鞋垫在手中灵活翻动,不一会儿,一片粉红的花瓣就跃然布上。1月4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的锡姑娘刺绣非遗扶贫工坊里,今年50岁的布云秀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刺绣达人。
布云秀是爱新舍里镇一名家庭妇女,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家中日常开销全靠丈夫一人务工收入。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布云秀来到锡姑娘刺绣非遗扶贫工坊学习刺绣手艺。经过几年的磨炼,现在她不但熟练掌握了刺绣、编织、钩针等技艺,而且因为刺绣手艺娴熟,绣品精美,成为妇女刺绣带头人,常常在家就能接到订单。掌握了技艺的布云秀迎来了顾家挣钱两不误的好生活。
这几年,锡姑娘刺绣非遗扶贫工坊常年开办免费培训班,不断研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艺术品、旅游纪念品,吸引了一批从事刺绣和手工编织的民间艺人。“利用农村贫困妇女熟能生巧的传统刺绣技艺和手工编织技能,不断壮大‘绣娘’队伍,带动产业发展,探索出‘公司 留守妇女 扶贫车间 线上销售’的模式,把带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销往各地。”伊犁细君服装刺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萍说。
刺绣是精工出慢活,需要一批手工匠人,只有经过数年的慢慢积累才能带出少量的刺绣师傅。这些年,陈萍在察布查尔镇、爱新舍里镇、纳达齐牛录乡、堆齐牛录乡设立了扶贫工坊,带动了很多家庭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刺绣、裁剪手艺让她们有了一技之长。
土生土长的察布查尔县人卢美英和志伟从小就看着长辈们刺绣,对刺绣文化耳濡目染,如今通过在扶贫工坊里学习刺绣技能,有了一技之长,实现就业。看着自己绣出的带有锡伯民族特色的刺绣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80后”的卢美英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年3月,伊犁细君服装刺绣有限公司又在伊宁市巴彦岱镇苏勒阿勒玛塔村设立了非遗扶贫工坊,这个投资385万元的项目不仅为村里的家庭妇女提供了学习技能和就业场所,也将哈萨克族民俗以产品的形式推向了市场。村民哈玛尔古丽·吐尔旦说,她从小跟着妈妈学会了刺绣针法,现在加入到非遗扶贫工坊,学了新绣法,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不愁订单,不愁销售,专心研究技艺,让她心稳了,收入也稳定了。
据了解,在苏勒阿勒玛塔村新建的非遗扶贫工坊不仅吸纳当地42名妇女就近就地就业,还将作为当地非遗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展示窗口,挖掘更多的文化内涵,扩展文创产品内容与种类,带动更多村民走上文旅融合的致富路。
伊犁细君服装刺绣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以传承和发扬新疆民族刺绣工艺,自主研发、设计和制作民族服装为主。2018年,公司开始研发文创产品,从伊宁市和察布查尔县挑选出具有较高绘画水平的绣娘进行培养,先后派往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地进行学习。如今,他们研发出将传统技艺和现代生活方式完美结合的文创产品,受到旅游市场的认可。
目前,该公司共研发4大类文创产品26种,直接间接带动就业22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6人,如今这些人掌握了技能有了收入,全部实现脱贫。陈萍也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2020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
绣着花、串着珠、做着饭、看着孩儿、挣着钱……州直越来越多的贫困妇女和留守妇女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从“指尖技艺”发展到“指尖经济”,依技脱贫,依技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