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是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面食,也是新疆“美食名片”之一。
2020年,伊犁州大力推进馕产业发展,馕产业已经由过去零散化、小规模经营走上精细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目前,12个馕产业园已累计生产馕产品2873万个,其中出口国外市场265万个,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16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2930人,各县市已申请使用11种特色馕品牌,小馕饼成为一把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图为工人正在取出烤熟的馕。李亚锋 摄
全盘布局馕产业
馕产业是以馕文化为主题,集旅游、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是造福于民、促进发展的富民产业、民生工程。
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馕产业园建设,把建设馕产业园、加快发展馕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经济工作积极推进。为保障各县市馕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州党委、政府不仅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还专门出台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馕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现场推进会,统一标准流程,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引进产品包装企业,同时,在布局上高标准科学谋划。
馕产业园在功能上,突出集馕文化展示、生产加工、产品销售、游客体验于一体;在品牌打造上,按照“伊犁公用品牌 县市特色品牌”的方式,深挖地域文化,集中力量打好“伊犁馕”这个公用品牌。
图为工人正在包装馕。李亚锋 摄
抓好“馕 ”延伸产业链
馕,在清代被称为“胡饼”“炉饼”,林则徐在《回疆竹枝词三十首 其十九》中写道:“桑葚才肥杏又黄,甜瓜沙枣亦糇粮。村村绝少炊烟起,冷饼盈怀唤作馕。”可见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
2020年以来,州直各县市找准自己的独特优势,把馕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不断延伸产业链,馕不仅成为一个展示产业融合的新窗口,而且走上了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之路。
和面、揉面、拌馅、擀馕饼、烤馕、打包……2020年12月16日,在伊宁县馕产业园内,环保智能电馕坑专用配电箱上显示着馕坑的实时温度,一个个馕饼在工人手中飞舞,香气扑鼻的各种馕饼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伊宁县馕产业园经理尹丹丹说,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研发出82款馕。在外观上,加强创新,把馕的模型与糕点、面包融合在一起,使生产出来的馕造型各异且高端大气。
看着一个个香气四溢的馕深受群众喜爱,特克斯县八卦城城市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范立钢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油馕是我们专门针对内地市场研发的。这种馕添加了牛奶、蜂蜜和鸡蛋,吃起来比较脆且保质期长。”范立钢自豪地说,把馕和特克斯县八卦文化结合起来,共开发了14种文创馕,4种文创馕被做成了伴手礼,每天有5000多个订单。
伊宁市伊犁河馕文化小镇则把旅游业与馕产业园结合,打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哈萨克族奶茶馆及馕文化体验馆。截至目前,州直各县市深入挖掘馕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示其文化背景、典故传说、风土人情等,抓好“馕 ”建设,不仅为伊犁打造一张靓丽的名片,提高了“伊犁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在销售方面,通过引进合作单位、签订代销协议、与对口援伊单位签订供货协议等全新经营模式,把馕卖到内地市场,还出口到中亚五国。如今,馕产业正成为州直名副其实的惠民产业。
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12月16日,走进昭苏县昭苏镇馕文化产业园内,10余名统一着装的打馕工人在宽敞整洁的生产车间里忙碌着。
打馕师傅买买提吐尔逊·阿布都哈达尔说:“我们3个人负责一个馕坑,一天大概能打1500个馕。”
据了解,州直12个馕产业园按照一个馕坑配备一名打馕师傅和两名助手的标准,直接或间接带动1万人就业。在技能培训方面,采取师带徒、产学结合等方式,已对3250人开展了馕制作培训,其中在自治区打馕师评比中,有27人获得职称。
“前些年丈夫因病去世,我带着孩子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加尕斯台镇馕产业园,建档立卡贫困户热西旦·阿布力克木感激地说,进入馕产业园工作后,当月就领到了2000元工资,现在每月都有稳定收入,生活是越过越有滋味。
据悉,州直各县市馕产业园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加大“伊犁馕”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力度,在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贫困户就业上持续用力,在促进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上持续用力,在提高馕产业品牌知名度上持续用力,在强化服务促进旅游消费上持续用力,真正使“伊犁馕”产业变成促进脱贫攻坚的重要行业。让更多类似热西旦这样的贫困群众不但每个月能领到工资,还学会了一门实用技能,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助力他们脱贫奔小康。
州工信局园区处处长杨文秀说,下一步,将坚持从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对馕产业、加工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不断提高馕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把馕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记者 李亚锋